2023级专业实习实践之星——巩卿

作者:巩卿 时间:2025-08-31 编辑:张浩雨 审核:崔晓 点击数:

一、具体工作内容

本周的实习工作围绕案件的事务性处理与实质性调解展开,让我对法院的日常运作有了更深入、更立体地认识。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系统性整理与归档卷宗:

本周的核心任务之一是继续从事卷宗整理工作。与之前不同,本次整理的卷宗类型更为集中,主要为劳务合同纠纷和建设工程分包合同纠纷。我需要将散乱的材料,包括起诉状、答辩状、证据清单、庭审笔录、裁判文书等,按照诉讼进程的时间顺序进行整理、编号、编写目录,最后装订成册并录入电子档案系统。这项工作极大地培养了我的耐心和细致,也让我通过“阅读”大量案例,直观地了解了这类纠纷的常见争议焦点和证据类型。

2.补全法律文书与公告:

在法官助理的指导下,我承担了部分法律文书的补全与校对工作。例如,核对并打印了多份案件受理通知书,应诉通知书及传票。此外,我还学习了一审判决后送达公告的格式要求与内容撰写,并独立完成了一份公告的初稿。这个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法院工作的程序性与规范性,每一份看似简单的文书都直接关系到诉讼程序的合法性与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容不得半点差错。

3.参与劳务合同纠纷案件的调解与沟通:

这是本周最具挑战性也最有收获的一项工作。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的当事人双方情绪激动,分歧较大。我的带队法官决定在开庭前再次组织双方进行沟通。我有幸旁听并协助做了部分记录工作。法官并未急于裁决,而是采取“背对背”调解的方式,分别与原告(农民工)和被告(包工头)进行谈话。我观察到法官娴熟地运用法理与情理:一方面向被告释明拖欠农民工工资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及失信惩戒风险;另一方面也对原告方进行安抚,分析诉讼风险与时间成本。最终,通过法官反复、耐心地沟通,双方初步达成了分期支付的调解意向。整个过程让我对“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司法原则有了鲜活地理解。

二、心得体会与反思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学校学习《民事诉讼法》时,对“送达”“公告”“卷宗归档”等概念只有理论认知。本周亲手处理这些事务后,我才明白这些程序性工作是司法公正的基石。一份文书送达不及时,可能损害当事人的答辩权;一卷档案整理不规范,可能为后续的审判监督或查阅带来困难。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而实施的严谨就体现在这些细微之处。

2.沟通艺术是法律人的必备技能:本次参与的调解工作对我触动极大。我原以为法官的职责主要是开庭审案、撰写判决。但事实上,一位优秀的法官更像是一位矛盾的化解者。他不仅需要精通法律,更需要具备高超的沟通技巧和心理洞察力。要善于倾听,找准双方的核心诉求和顾虑点;要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解释法律,引导他们换位思考,寻求利益平衡点。这堂课远比书本知识来得更为深刻。(指导老师:宋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