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级专业实习实践之星——李若曦

作者:李若曦 时间:2025-09-04 编辑:张浩雨 审核:崔晓 点击数:

倦夏伏青,徐徐新秋。本周已是我在检察院实习的第五周。与前几周相比,这一周的工作更加紧凑和深入,我不仅继续参与了案件办理的相关环节,也接触了党建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同时还承担了部分日常事务。通过这些任务,我对检察工作的程序、规范与精神实质有了进一步的体会,也在实践中逐渐培养出更强的责任感和职业素养。以下将从五个方面对本周工作进行总结与反思。

一、案件讯问与笔录整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本周我主要参与了一起涉赌场案件的讯问与笔录撰写工作。该案件共有八名犯罪嫌疑人,需要逐一进行讯问。在这一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案件办理环节中程序合法与事实清晰的重要性。

在正式讯问前,准备工作是不可或缺的。包括送达传唤证、准备相关的告知书等,这些都体现了检察机关在程序上的严谨性与规范性。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影响后续讯问的合法性,甚至影响案件整体的办理效果。在讯问过程中,我更加体会到讯问的艺术性。表面上看,讯问就是“问与答”,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次心理博弈与信息的提炼。对于犯罪嫌疑人的回答,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的记录,还需要结合上下文梳理逻辑,判断其供述中的前后关系是否一致,是否存在矛盾之处。尤其是在面对八名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下,讯问不可能千篇一律,需要根据不同对象的性格特点、心理状态和供述内容灵活调整方式。这既考验讯问者的耐心,也考验其敏锐的观察力与逻辑分析能力。讯问结束后,撰写笔录同样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笔录不仅是对讯问内容的客观呈现,更是案件办理过程中的重要法律文书。如何做到既忠实反映犯罪嫌疑人的原话,又能逻辑清晰地呈现讯问要点,这对我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概括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反复整理与修改中,我逐渐意识到,法律文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写下来”,更在于“写准确”。这也是法律职业“字斟句酌”的体现。

二、党建材料整理:在学习中深化理解

除案件办理工作之外,本周我还负责整理党建工作材料,特别是关于中央八项规定的学习文件。整理材料看似是一项事务性工作,但在实际过程中,它却成为我深化理论学习的重要契机。在对文件进行分类、整理和归档的过程中,我认真研读了中央八项规定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八项规定不仅仅是一套制度要求,更是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推动廉洁自律的重要举措。对检察机关而言,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尤为重要,因为检察人员肩负着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责,必须在自身作风与纪律方面做到表率。

通过这次整理与学习,我深切感受到:党建工作不仅仅是机关的一项常规工作,它背后体现的是政治立场和价值导向。法律职业虽然强调专业理性,但法律的实施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与作风的支撑。如果没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职业操守,法律条文就很难真正落到实处。

三、日常事务性工作:在细节中培养耐心与责任

除了案件和党建工作,本周我继续进行了一些常规性的事务性工作,例如文件用印、打印、扫描等。这些工作虽然相对基础,却同样需要细致和负责。特别是在文件用印环节,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程序上的瑕疵,影响文件的效力。因此,即使是看似简单的操作,我也始终保持谨慎,做到反复核对,确保无误。

四、实习体会与思考

本周让我感触最深的便是和检察官一起对八名赌场客服犯罪嫌疑人的询问工作:该案件涉案行为发生于2016至2018年,八名嫌疑人皆因中介误导,误以为菲律宾赌博合法而赴当地从事基层客服工作。他们并非主观故意,其法律认知薄弱是陷入违法境地的重要原因。在后续违法所得追缴环节,面对嫌疑人不同的情况,既有母亲罹患尿毒症需巨额医疗费用者,也有独自抚养子女的单亲妈妈,亦有已改过自新回归正常生活的人员。检察官始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对于家庭贫困、生活艰难的嫌疑人,办案人员践行“柔情执法”,在依法办案的框架内充分考量其实际情况。在这其中,我深刻体会到司法并非冰冷的条文适用,而是在坚守法理底线的同时,始终饱含对个体命运的关怀与体恤。这种刚柔并济的执法方式,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司法的人情味,也更加理解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深刻内涵。

五、总结

总的来说,本周的实习内容丰富而充实。我既在案件办理中体验到了法律工作的专业性与挑战性,也在党建学习中体会到了政治素养的重要意义,更在日常事务中锻炼了细致与耐心。这一周的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未来从事法律工作的信心,也提醒我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增强责任意识和政治觉悟,努力成长为一名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职业操守的合格法律人。(指导老师:马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