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级专业实习实践之星——袁永琛

作者:袁永琛 时间:2025-09-19 编辑:张浩雨 审核:崔晓 点击数:

时光悄然流转,第五周的实习在案头的卷宗与笔墨间走向尾声。从上周对材料整理的“入门摸索”,转向本周对案件跟进与复盘的“深度参与”。如果说此前的工作让我学会了“如何收纳案件信息”,那本周的实践则让我逐渐懂得“如何推动问题解决”,也对信访工作中“过程扎实、结果闭环”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本周我的工作不再局限于静态的资料整理,而是更多参与到动态的案件进程中——既要追踪未办结案件的进展,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脱节;也要复盘已办结案件的流程,从过往经验里提炼可复用的方法。

在未办结案件的跟进中,我逐渐摸清了“主动沟通、精准对接”的节奏。面对不同类型的案件,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推动:涉及多部门协同的纠纷,要先理清各部门的职责边界,再逐一确认进展,避免“多头沟通却无进展”;针对群众反复咨询的诉求,则要及时反馈最新情况,用清晰的回复缓解群众焦虑。这个过程里,我不再是被动整理材料的“记录者”,而是主动推动进程的“衔接者”,每一次与相关部门的沟通、每一次向群众的反馈,都让我感受到“闭环思维”对信访工作的重要性。

而在已办结案件的复盘工作中,我更读出了信访工作的“解决逻辑”。每一份完整的卷宗,都是一段“诉求从提出到化解”的完整叙事:有的案件靠“多方联动”打破部门壁垒,有的靠“耐心调解”化解对立情绪,有的靠“政策解读”打消群众疑虑。我将这些案件按“问题类型、解决路径、关键经验”分类梳理,发现民生类案件往往需要“情感共情+政策支撑”双管齐下,而政策咨询类案件则更依赖“专业解读+清晰指引”。这些从实践中提炼的规律,比书本知识更鲜活,也让我对“如何更高效解决群众诉求”有了新的思考。

这一周的实习,与案件进程的“深度绑定”,让我对信访工作的价值有了更立体的认知。信访局的工作看似“低调”,却是确保信访案件“不悬空、不拖延”的关键——每一次对进展的追问,都是对群众诉求的重视;每一次对流程的复盘,都是对工作效率的优化。那些在跟进表上更新的状态、在复盘报告里写下的总结,看似琐碎,却是“为民解难题”最扎实的注脚。

第五周的实践,让我在信访的岗位上又多了一份成长。从“整理材料”到“跟进复盘”,不仅是工作内容的转变,更是思维方式的进阶。未来的实习时光里,我会继续带着这份严谨与主动,在每一次案件跟进中积累经验,在每一次流程复盘里深化思考,努力让自己从“熟悉工作”走向“理解工作”,为今后服务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指导老师:石运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