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级专业实习实践之星——王和超

作者:王和超 时间:2025-09-19 编辑:张浩雨 审核:崔晓 点击数:

第七周的实习像初秋的阳光,褪去了初来时的燥热,多了份沉稳。经过六周的打磨,那些曾让我手忙脚乱的事务,如今已能从容应对,而新的任务又在为我的法律认知添砖加瓦。

周一的上午,我埋头于一堆建设工程分包合同纠纷的卷宗中。这份卷宗涉及总包方、分包方、实际施工人三方,光补充协议就有七份,还有十几页的工程量签证单。想起第二周整理复杂卷宗时的窘迫,我先花十分钟理出“合同订立→履行变更→结算争议”的主线,再按时间顺序排列签证单,特意核对了每份材料的完整性,这是之前因缺失授权委托书被提醒后养成的习惯。

周二是本周最特别的一天,我一早就跟着罗律师去小学做普法宣传。出发前几天,我整理了一些关于未成年人案件材料。罗律师还让我尝试写一些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普法案例。我把放学路上被胁迫买零食怎么办、父母能随意翻看日记吗等日常问题,改成小学生能听懂的通俗小故事。看着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忽然明白法律是连接公平与现实的桥梁,普法就是在为这座桥铺就更坚实的地基。

周三下午,律所来了位超市店员,说因盘点时少了两箱牛奶,被店长扣了整月绩效。我上前递上了温水,律师则轻声说:“您慢慢说,我们先理清楚事情经过。”在记录时,我特意标注了“牛奶丢失时间是否在当班期间”“是否有监控记录”等关键信息,这些都是从前几周劳动争议案件中学到的要点。律师听完后,建议先与超市沟通调取监控,再进行协商。

周四,我跟着律师去法院旁听一起邻里纠纷的庭审。原告是二楼住户,说三楼管道漏水泡坏了自家天花板,诉求是修复墙面并赔偿维修费;被告是承认漏水事实,但认为是房屋老化导致,不愿全赔。庭审没什么激烈辩论,原告拿出了漏水现场照片和维修报价单,被告也认可证据真实性,只是反复强调“房子住了十多年,管道老化不是我的错。”法官没让双方过多争执,直接说:“邻里相处以和为贵,漏水事实清楚,维修费也不多,三楼承担维修,二楼也别再计较,以后互相照应。”不到半小时,双方就达成了调解。

周五,我把各种材料进行归档,又更新了案件管理台账。看着表格里一排排整齐的记录,想起第一周连卷宗顺序都弄混的自己,忽然懂得:法律人的成长,不是在法庭上的高光,而是在每一次记录细节、每一次耐心倾听中,慢慢长出的专业筋骨。(指导老师:宋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