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级专业实习实践之星——李基硕
作者:李基硕 时间:2025-10-14 编辑:张浩雨 审核:崔晓 点击数:
时光荏苒,实习已然进入第八周。本周的工作内容依旧围绕着扫描文件、整理卷宗、打印材料以及取送材料、调取案卷等基础性事务展开。当这些工作成为常态,我逐渐意识到,真正的成长并非总是伴随着新奇与挑战,更多时候,它悄然孕育于日复一日的坚持与对平凡的深度挖掘之中。本周,我便致力于在重复中探寻新的深度,于细微处感知法治的脉搏。
经过七周的实践,我对各项流程已驾轻就熟。本周,我的目标从“如何更快完成”转向“如何做得更好”。在扫描文件时,我不再满足于清晰可用,而是开始关注电子文件的命名规范性与系统性,使其在后续检索调阅时一目了然,为检察官高效办案提供便利。整理卷宗时,我尝试在脑海中构建案件的全景图,思考每一份文书在程序链条中的逻辑位置,这使我的归档工作不再是机械地排序,而带有了理解后的精准性。取送材料时,我更加注重沟通的细节,准确传达信息,确保各个环节无缝衔接。这种从效率到效能的追求,让我对“专业”二字有了更具体地理解——它体现在每一个环节的极致优化中。

每一份卷宗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本周在整理一份行政公益诉讼案卷时,我放慢速度,沉浸式地阅读。从初期的线索评估报告、立案审批表,到中期的调查取证笔录、鉴定意见书,再到后期的检察建议书、行政机关复函及整改情况说明,我清晰地看到了检察机关如何运用“诉前程序+提起诉讼”的组合拳,精准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最终实现司法目的。这个过程让我对《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和司法实践有了超越课本的深刻认知。卷宗,于我而言,已从一叠纸张变成了最生动、最真实的案例教材。
取送材料、调取案卷这类“跑腿”工作,曾被我视为最无技术含量的部分。但如今我深刻体会到,这些工作正是司法程序得以严密、规范运转的物理纽带。我的每一次往返,都是在确保信息流和程序流的畅通无阻,都是在亲身参与和维护着这套精密系统的正常运行。这让我对程序正义的理解不再抽象,它就在我的脚下,在我手中的文件袋里。
八周的实习,是一次心态的沉淀与升华。我深刻认识到,法律事业的宏伟蓝图,正是由无数看似微小的基础性工作一笔一画勾勒而成的。扫描仪的声响、打印机的吞吐、卷宗页的翻动、在不同司法机构间的穿梭……这些构成了检察工作最真实的底色。
正如荀子所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段经历教会我的,不仅是事务处理的技能,更是一种严谨、细致、负责的职业态度,一种对程序规则抱有敬畏之心的法治信仰。这些在平凡岗位上淬炼出的品质,将成为我未来法律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在接下来的时光里,我将继续怀抱热情,于细微处耕耘,于平凡中追寻不平凡的法律人梦想。(指导老师:马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