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级专业实习实践之星——靳欣昱

作者:靳欣昱 时间:2025-10-14 编辑:张浩雨 审核:崔晓 点击数:

本周在信访局的实习经历让我深度接触到“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实践场景——这里没有课本上抽象的法律条文,只有群众带着温度的诉求;没有理论中的程序框架,只有信访工作者在政策底线与民生期盼间的精准平衡。在这段实习时光里,我逐渐从最初对信访工作“接诉、登记、转办”的表层认知,转向对其“专业性、细致度、民生温度”三维属性的深层理解,这周的工作为我打开了观察法治实践与群众工作融合的新窗口。

本周的实习工作依旧十分充实,核心工作仍围绕“会务协助+日常办公+日常学习”三大模块展开,在重复中深化认知,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会务协助上,我从“参与”转向“思考”,全程跟进领导接访会务:会前到岗核对日程、调设备,按“诉求类型-涉及领域-时间节点”整理信访材料;会中以“时间轴+要点摘录”记录,标注细节;会后按规范格式完成纪要初稿。日常办公中,我从“执行”走向“主动”,熟悉办公系统后主动承担文件校对与流转,重点核对政策文件中“时间、数据、责任主体”等信息。空闲时间里,我也专注于专业知识的积累,为未来的学业发展筑牢根基。

本周的经历让我更加深入了解信访工作——它不仅是政策执行的“窗口”,更是政府倾听民声、解决民忧的“阵地”,让我对这份工作的“专业性”与“温度”有了刻骨铭心的体会。例如,程序问题对群众权益的“决定性作用”。本周的一次接访中,关于职工的劳动纠纷信访,由于纠纷发生已超过诉讼时效,所以信访纠纷一直无法解决。通过这件事我意识到:群众对法律程序的认知往往有限,而信访工作者的职责不仅是“按政策办事”,更要成为“政策解读的使者”,用通俗的语言让群众明白“为什么”,这才是真正的“为民服务”。再比如,拆迁工作中“平衡利益”的智慧。这个周的一次接访聚焦职工拆迁安置问题,多名职工代表反映拆迁补偿问题,在充分了解诉求后,领导现场协调各有关部门,协调解决问题,通过这次接访,我真切地看到了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拆迁不是“简单的拆与建”,而是要站在群众的角度,让政策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一周的工作结束后,我常在想:信访局的办公室里,每天都上演着“群众诉求”与“政策执行”的碰撞,而信访工作者就像“桥梁”,一边连着府的政策底线,一边系群众的生活期盼。他们既要懂法律、熟政策,用专业守护程序正义;又要怀热忱、有耐心,用温度化解群众焦虑。这种“专业与温度并存”的工作状态,正是我要学习的核心方向,接下来我会继续努力工作、潜心学习,在平凡岗位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指导老师:石运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