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级专业实习实践之星——张浩雨
作者:张浩雨 时间:2025-08-31 编辑:张浩雨 审核:崔晓 点击数:
长清的夏日,蝉鸣阵阵,而我已在区法院度过了实习的一月光阴。站在一个月的时间节点回望,这一周的体验与前三周大有不同——我从辅助性工作走向了更具实质性的法律实务,协助法官起草法律文书。这段经历让我对司法工作产生了全新的认识,在字斟句酌间感受到法律文书特有的分量。
本周伊始,法官交给我一份适用简易程序的刑事案件判决书起草任务。第一次打开判决书模板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紧张,这可是要正式下发的法律文书,关系到别人的切身利益呢。法官大概看出了我的紧张,笑着跟我说:“别怕,你先照着模板写,写完了我给你看。”
写判决书真的超级考验细心程度。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要反复斟酌。比如说,被告人的姓名、身份证号这些基本信息,我都要核对好几次才敢放心。
法官提醒我:“判决书中的每个事实陈述都必须有相应证据支撑。”于是,我开始了细致的事实核对工作:监控录像的时间戳、转账记录的具体金额、证人证言间的相互印证关系,这些在以往学习中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此刻都成为需要反复确认的关键点。我注意到,法官在修改时特别关注时间表述的精确性、金额数字的准确性,甚至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规范。这种近乎严苛的严谨性,让我深刻体会到司法文书不同于普通写作的特殊性。

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参与一起盗窃案件的审理报告撰写。在梳理证据材料时,我发现被告人的多次供述存在细微差异。正当我犹豫是否该忽略这些细节时,法官指导我:“这些差异恰恰需要重点分析,既要考虑记忆偏差的可能性,也要排除是否存在其他隐情。”我们逐一比对每次讯问的笔录内容,结合其他证据进行交叉验证,最终在报告中对此作出了合理解读。这个过程让我明白,司法工作不仅需要宏观的法律适用能力,更需要微观的细节把握能力。
通过亲自动笔起草文书,我感受到了法律语言独特的魅力与力量。法官教导我,判决书的语言应当既准确又庄重,既要体现法律的威严,也要让当事人能够理解。比如在表述量刑理由时,不能简单写“从轻处罚”,而要具体说明“鉴于被告人系初犯,归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确有悔罪表现,依法予以从轻处罚”。这种精确的表达,既是对法律规定的贯彻,也是对当事人权利的尊重。
这一周的文书工作让我意识到,每一份判决书都是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结晶。从事实认定到法律适用,从证据采信到理由阐述,环环相扣的逻辑链条背后,是司法工作者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当我看到自己参与起草的判决书最终盖章生效时,内心涌起一种前所未有的职业荣誉感。
实习一月,收获颇丰。从初来时的懵懂到现在的初步入门,我不仅学习了法律实务技能,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法律职业的精神内核。在接下来的实习期里,我期待能继续深入体验司法工作的各个方面,将课堂所学与实践所见更好地结合,为未来的法律职业道路奠定坚实基础。(指导老师:田衍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