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级专业实习实践之星——尹宁
作者:尹宁 时间:2025-09-19 编辑:张浩雨 审核:崔晓 点击数:
本周是我在长清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实习的第七周。经过前六周对部门职能(信访接待、司法救助、职务犯罪线索核查)的框架性了解,本周我开始深度参与司法救助案件全流程办理,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值班的基础上,跟随指导老师完成了“筛选救助对象→电话回访核实→预约接访指导→资料准备跟进“的一站式实践,对检察工作中“从群众需求出发“的实务逻辑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一、本周主要工作:第五检察部的工作始终围绕“群众身边的检察服务”展开,本周我的任务分为日常值班与核心案件办理两大部分。
1. 12309检察服务中心值班与信息登记:作为部门与群众沟通的前沿阵地,12309检察服务中心承担着接待咨询、受理诉求、分流案件的职能。我的日常工作仍是值班登记,但本周的重点转向了对信访与救助类信息的精准分类与前置分拣——当群众来访时,需快速判断其诉求类型(如“对判决结果存疑”属于信访范畴,“因案致贫希望获得帮扶”则可能符合司法救助条件),并同步记录关键信息:来访人身份特征(是否为特殊群体如未成年人、困难家庭)、核心诉求的具体细节(如“量刑争议”还是“经济损失未弥补”)、经济状况的初步描述(如“仅靠低保生活”“医疗费用过高”)。

2.完整司法救助案件办理:本周最大的成长,是在指导老师帮助下参与了一起完整司法救助案件的办理,从筹备到推进亲历每个环节:• 前期人员筛选:基于日常值班与信访登记中发现的“潜在救助对象”(如交通肇事案被害人家属、因案失业致贫的家庭),结合系统中录入的“经济困难标签”“案件类型标签”(如故意伤害、过失致人死亡等涉及人身损害的刑事案件),初步圈定待核查对象;• 电话回访核实:在老师指导下拨打申请人电话,重点确认“是否知晓司法救助政策”“当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否愿意配合提交材料”。记得给一位被肇事逃逸撞伤的女士打电话时,她犹豫地说“我怕麻烦,还要和丈夫商量”,我按照老师教的“先共情后解释”话术:“对方没有赔偿能力,我们就是来帮您的,只要符合条件一定能申请”,最终她同意进一步沟通;接访时间协调与资料准备指导:根据申请人工作时间(上班族需协调周末),与老师共同确定接访日期,并提前制作《司法救助申请资料清单》(包括身份证、病历/残疾证、家庭收入证明、原案判决书复印件等),通过电话逐项说明“哪些材料需要盖章”“收入证明找谁开”,避免群众来回跑腿。
二、核心收获:本周最深刻的体会来自司法救助申请书的初步撰写辅助工作。虽然最终文书由老师定稿,但我参与了基础信息的梳理与逻辑框架搭建——从申请人基本情况(姓名、年龄、职业、家庭结构)、致困原因(原案导致的直接损失,如“因丈夫车祸去世,失去主要经济来源,且需承担高额医疗费”)、现有救助情况(是否享受低保、是否有其他社会帮扶)、申请诉求(明确“请求检察机关给予司法救助金缓解家庭困难”)四个维度整合材料。
三、下周计划:下周,我计划重点跟进本周筛选的其他潜在救助对象,参与实地走访调查(如到申请人家庭、村委会核实情况),学习如何通过现场观察(如居住环境、生活设施)补充书面材料的不足,在老师指导下提升信息整合与文书撰写能力。这一周,我在12309的窗口前学会了“倾听”,在救助案件的办理中懂得了“行动”——检察工作不仅是法律条文的适用,更是对每一个具体的人的关怀。我期待在下周的实践中,继续以更扎实的脚步贴近群众,成长为一名有温度、有能力的检察“后备军”。(指导老师:马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