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级专业实习实践之星——刘明宇

作者:刘明宇 时间:2025-10-14 编辑:张浩雨 审核:崔晓 点击数:

一、本周实习概况

本周是我在民事审判一庭实习的第8周,随着对法庭工作流程的熟悉,我从“辅助记录”逐渐过渡到“半参与式协助”,不仅完成了案卷整理、传票送达核对等基础工作,还全程参与了3起民事案件的庭审,协助指导老师撰写2份案件审理报告提纲,并独立完成了1份当事人证据材料的分类梳理。相比前几周的“观察学习”,本周更侧重“实践操作”,对民事审判的“程序严谨性”与“实体公正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二、主要工作内容与具体过程

(一)庭审参与:从“记录员”到“观察者”的思维转变

本周参与的3起案件中,2起为物业服务合同纠纷,1起为民间借贷纠纷。与以往单纯记录庭审流程不同,李法官要求我在记录的同时,同步梳理“争议焦点”与“证据对应关系”。

在周三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庭审中,原告(物业公司)主张被告(业主)拖欠3年物业费,提交了物业服务记录、催缴通知书等证据;被告则辩称物业公司未履行安保、绿化维护义务,当庭出示了小区公共区域照片、邻居证言。庭审中,我一边快速记录双方陈述,一边按李法官提前教的方法,在笔记本上以“原告证据-证明内容-被告质证意见”“被告抗辩-对应证据-原告反驳”的结构梳理逻辑。休庭时,李法官对照我的记录和梳理表,指出我漏记了“被告曾于2022年向物业公司提交书面整改意见”这一关键细节——这一细节可能影响“被告是否属于无正当理由拖欠物业费”的认定。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庭审记录不仅是“记下来”,更要“抓重点”,每一个看似琐碎的陈述,都可能成为案件裁判的关键依据。

(二)案卷整理:在“重复”中掌握“规范”

案卷整理是实习期间的常规工作,但本周李法官对我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不仅要按“立案材料-庭审材料-裁判文书-送达材料”的顺序排列,还要检查每份材料的“签字、日期、公章”是否完整,确保案卷符合归档标准。

在整理一起已审结的离婚纠纷案卷时,我发现庭审笔录末尾“当事人签字栏”只有原告签字,被告签字处空白。我第一时间向李法官反馈,他告诉我,庭审笔录需双方当事人核对无误后签字确认,若有遗漏,需联系当事人补签,否则案卷不符合归档要求,甚至可能影响后续的上诉程序。随后,我协助法官助理联系被告,约定时间到法院补签,最终完善了案卷材料。这件事让我意识到,法庭工作的“规范性”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份材料的细节里,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签字,都关系到司法程序的严谨性,容不得半点马虎。

(三)协助撰写审理报告:学习“法官思维”

周五下午,李法官让我协助撰写一起民间借贷纠纷的审理报告提纲。该案中,原告主张被告借款10万元未还,提交了借条和转账记录;被告称该笔款项是“投资款”,而非“借款”,但未提交书面证据。

李法官先带我分析案件:首先明确“案由”是民间借贷纠纷,核心争议焦点是“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借贷还是投资”;其次,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借贷关系须具备‘借款合意’和‘款项交付’两个要件”,原告已提交借条(证明借款合意)和转账记录(证明款项交付),初步完成了举证责任;而被告主张是投资款,需承担举证责任,但被告无证据,应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随后,我按照“案件基本事实-当事人诉辩意见-争议焦点-证据分析-法律适用建议”的结构撰写提纲,李法官修改时,重点补充了“证据分析部分”——要求我明确“借条的签订时间、金额、还款期限与转账记录的时间、金额是否一致”“被告主张投资款的陈述是否有矛盾”等细节。通过这次实践,我初步接触了法官审理案件的“三段论”思维:先查明事实(小前提),再找对应法律条文(大前提),最后得出裁判结论(结论),而审理报告就是这一思维过程的书面体现。

三、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本周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庭审记录速度跟不上”。在周二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庭审中,双方当事人语速较快,且多次打断对方陈述,我因来不及记录,出现了部分内容漏记的情况。

发现问题后,我主动向法官助理请教,她给了我两个建议:一是提前熟悉案件材料,了解双方当事人的主张和证据,提前预判可能的陈述方向,减少“陌生信息”带来的记录压力;二是学习“简写技巧”,比如用“原”代替“原告”,“被”代替“被告”,关键信息(如金额、时间、证据名称)先标注关键词,庭审结束后立即补充完整。后续庭审中,我按这两个方法准备,提前阅读案卷,在笔记本上列出“当事人信息、核心证据、可能争议点”,记录时用简写标注,休庭后第一时间完善,漏记情况明显减少。

四、实习心得与体会

第8周的实习,让我对“司法实践”的理解从“抽象概念”变成了“具体行动”。以前在课本上学到的“举证责任”“争议焦点”,在庭审中变成了双方当事人的辩论、一份份需要核对的证据;以前觉得“枯燥”的案卷整理,如今明白是“司法程序严谨性”的重要体现。

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法官的“责任”——每一起案件背后,都是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在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李法官反复核对借条和转账记录的细节,甚至打电话向银行核实转账流水;在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中,他耐心倾听业主的诉求,即使业主情绪激动,也始终保持理性和专业。这种“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态度,让我明白,法律不仅是冰冷的条文,更是维护公平正义的工具,而法官就是这一工具的“守护者”。

五、下周计划

1. 继续加强庭审记录练习,重点提升“快速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确保记录完整、准确。

2. 主动向指导老师请教“法律文书写作技巧”,尝试独立撰写简单的传票、举证通知书。

3. 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民事审判相关的司法解释,尤其是物业服务合同、民间借贷纠纷的常见法律适用问题,为后续实习打下更扎实的基础。(指导老师:宋俊杰)